您好,欢迎来到嘉大科教!您是注册会员?[请登陆],您是新用户?[免费注册]
当前位置:首页 > 华亿(中国)头条 > 华亿(中国)头条

华亿(中国)头条

心肺复苏模型溺水解救与急救操作方法指南

作者:嘉大科教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09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华亿体育 心肺复苏模型溺水解救与急救操作方法指南

场景设定

  • 你发现一名溺水者(模型)被从水中救出,放置在安全、平坦、坚实的表面上(如地面、硬板)。
  • 模型处于无意识、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的状态(模拟溺水后心脏骤停)。

操作流程 (ABCDE方法)

阶段一:初步评估与安全 (Scene Safety & Initial Assessment)

  1. 确保现场安全 (Safety First):(模型训练时强调理念) 在真实场景中,评估环境是否对施救者安全(如水流、电流、危险结构)。不安全则不要贸然下水,寻求专业救援。模型训练默认环境安全。将模型置于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。
  2. 检查反应 (Check Responsiveness):轻拍模型双肩,大声在两侧耳边呼唤:“喂!喂!你怎么了?能听到我说话吗?”(模拟判断意识)。模型操作: 模型无反应(预设状态)。
  3.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(Activate Emergency Response):(模型训练时大声模拟) “来人啊!救命啊!有人溺水了!” 指定某人(或模拟)拨打120/寻求AED。清晰报告地点和情况(如“湖边有人溺水昏迷,无呼吸”)。模型操作: 完成呼叫模拟。【水上救援模拟人

阶段二:基础生命支持 (Basic Life Support - BLS)

A - 开放气道 (Airway)

  1. 开放气道:关键点: 溺水者气道可能被水、呕吐物或舌头阻塞。操作:头后仰-抬下颌法: 将一只手(掌根)放在模型前额,向下压;同时用另一只手(食指和中指)抬起下颌骨(下巴颏),使头部后仰。目标是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。(模型训练注意) 动作需轻柔但有效,避免过度伸展颈椎(尤其怀疑有颈部损伤时,但溺水者优先保证通气)。模型通常允许此操作。
  2. 检查呼吸 (Breathing):“一看二听三感觉”:保持气道开放,脸贴近模型口鼻。看:胸部/腹部有无起伏(至少5秒,不超过10秒)。听:口鼻有无呼吸气流声。感觉:脸颊有无气流呼出。判断: 如果没有正常呼吸,或者仅有濒死的叹息样呼吸(无效呼吸),即判断为呼吸停止,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。模型操作: 模型预设为无呼吸或仅有无效呼吸。观察模型胸部无起伏(或根据模型设计判断)。

B - 人工呼吸 (Breathing) - 溺水急救的关键第一步!

  1. 给予初始人工呼吸:溺水急救核心差异: 溺水导致的心脏骤停主要是缺氧所致。因此,与普通心脏骤停的C-A-B顺序不同,溺水急救应优先给予5次初始人工呼吸(A-B-C),以尽快给大脑和心脏供氧。操作:保持气道开放(头后仰-抬下颌)。用放在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模型鼻子(防止漏气)。正常吸气(非深吸气),用你的嘴完全包住模型的嘴,形成一个密闭空间。平稳吹气约1秒钟,同时观察模型胸部是否抬起。有效通气标志: 看到模型胸部有明显抬起。吹气完毕,松开捏鼻子的手,让模型胸廓自然回落(被动呼气)。连续给予5次有效的人工呼吸。 每次吹气间隔约1秒(吹1秒-松口-胸廓落下-下一次吹气)。模型操作: 确保吹气有效使模型胸部抬起(模型应有相应反馈)。注意吹气量和速度,避免过度通气(可能导致胃胀气)。

C - 胸外按压 (Compressions)

  1. 开始胸外按压:定位按压点: 胸骨下半段(两乳头连线中点)。姿势: 跪在模型一侧,双肩位于按压点正上方,手臂伸直,肘部锁紧。以髋关节为支点,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。按压深度: 5-6厘米(成人模型)。确保充分回弹(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恢复到自然高度,手不离胸)。按压速率: 100-120次/分钟(可默念“01, 02, 03,... 30”或跟随节拍器)。按压通气比: 30:2(即按压30次,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)。尽量减少按压中断: 每次中断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(如换人、检查心律)。

D - 除颤 (Defibrillation)

  1. 获取并使用AED:(上海嘉拟模型训练时模拟) 一旦AED到达,立即打开电源,按语音提示操作。贴放电极片: 按照图示(通常一个在右上胸壁,一个在左下胸壁)在模型干燥的胸部皮肤上贴好电极片(模型通常有专用贴片区域)。分析心律: AED会自动分析心律,确保在分析过程中无人接触模型(大声提醒“大家都离开!”)。电击(如建议): 如果AED建议电击,确保所有人离开模型(大声提醒“我要电击了,大家离开!”),按下电击按钮。继续CPR: 电击后(或不建议电击),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继续CPR(30:2),持续进行,直到AED提示需要再次分析心律(约2分钟),或模型有反应/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接管。模型操作: 使用配套的AED训练机,遵循其指示进行操作。

持续循环

  1. 持续进行CPR循环:以30次按压 : 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续进行。每进行约2分钟(5个30:2循环)后,AED会自动或手动提示重新分析心律。在重新分析心律和必要时除颤的间隙,尽可能缩短按压中断时间。模型操作: 持续练习,直至预设时间结束或教练叫停。

阶段三:复苏后处理 (Post-Resuscitation Care - 模型训练简要提及)

  • (模型训练重点在BLS) 如果模型设计有恢复反应(如指示灯亮),模拟复苏成功后的处理:恢复体位: 如果模型有呼吸心跳且无脊柱损伤担忧,可将其置于稳定的侧卧位(复原卧位),以保持气道通畅,防止误吸。保温: 模拟用干燥衣物或保温毯覆盖模型(溺水者常伴低体温)。持续监测: 模拟持续观察模型呼吸、循环和意识状态,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。移交信息: 模拟向到达的急救人员报告事件经过、已采取的措施和模型的反应。

溺水急救关键要点总结(模型训练核心)

  1. 优先通气 (Ventilation First): 溺水是窒息性心脏骤停,前5次人工呼吸至关重要,能快速逆转缺氧。
  2. 有效人工呼吸: 确保每次吹气都能看到胸部抬起,这是氧气进入肺部的关键标志。避免过度用力吹气。
  3. 高质量胸外按压: 深度(5-6cm)、速率(100-120次/分)、充分回弹、减少中断。
  4. 尽快使用AED: 一旦可用,立即使用。即使刚从水里救出,也应尽快擦干胸部使用AED。现代AED对湿胸的处理能力已增强,不要因胸部潮湿而延迟使用。
  5. 不控水: 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腹部冲击(Heimlich手法)或传统观念中的“控水”(如倒背奔跑)。这不仅无效,还会延误通气、增加呕吐和误吸风险、甚至造成损伤。
  6. 低体温关注: (模型训练中强调理念)真实溺水者常伴低体温,需保暖,但复苏过程中保暖不能替代CPR和除颤。对于严重低体温的心脏骤停,复苏时间可能需延长。

模型训练注意事项

  • 专注动作规范: 确保按压位置、深度、频率、回弹,以及通气时开放气道、密闭、吹气量(胸廓抬起)都符合标准。
  • 练习转换: 练习在按压和人工呼吸之间流畅转换,尽量减少中断时间。
  • 团队协作: 如果多人训练,练习轮换按压(每2分钟换人)和AED操作配合。
  • 反馈利用: 充分利用模型的反馈功能(如按压深度/回弹指示灯、通气量指示灯)来纠正动作。
  • 卫生: 训练后清洁模型(尤其是口面部),使用一次性人工呼吸面膜(训练膜)。
  • 情景模拟: 教练可以设置不同情景(如气道异物模拟、呕吐物模拟)来增加训练难度和真实性(需模型支持或额外道具)。

请记住: 在模型上反复练习这些步骤,形成肌肉记忆和标准流程,是提高真实溺水急救能力和信心的关键。但最终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,需要结合现场评估、安全判断和持续的专业培训。


其他文章推荐:

CPR进阶技巧与常见误区

心肺复苏(CPR)基础操作指南



文章分类